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客家文脉」“南国牡丹”吐新蕊,广东汉剧传佳音

2022-08-27 21:58:07 3777

摘要: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丘锐妮羊城晚报5月26日客家文脉报道版面皮黄声腔,一响头弦入戏来;中州音韵,一朵“牡丹”南国开。作为岭南文化的一张名片,广东汉剧大气典雅、声名远扬,绽放美丽三百多年,流传了许多经典作品。秉承“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丘锐妮

羊城晚报5月26日客家文脉报道版面

皮黄声腔,一响头弦入戏来;中州音韵,一朵“牡丹”南国开。作为岭南文化的一张名片,广东汉剧大气典雅、声名远扬,绽放美丽三百多年,流传了许多经典作品。

秉承“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理念,近年来,广东汉剧不断探索创新发展之路,在传承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更好地走向了世界。2022年4月,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在毛里求斯的路易港设立“广东汉剧海外(毛里求斯)传承推广中心”,这是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首个海外传承推广中心。传统优秀文化在海外扎根传播,古老剧种焕发出全新活力。

源远流长独具特色 “精品意识”传承创新

广东汉剧,原称“外江戏”,是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声腔,以中州官话(中原地区普通话)为舞台语的剧种,与湖北汉剧、闽西汉剧等同宗同源,与京剧、湘剧、徽剧渊源深厚,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广东三大剧种之一,也是客家人的大戏,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东汉剧参加全国汉剧名家名段展演 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供图

广东汉剧有生、旦、丑、公、婆、红净及乌净七大行当,传统剧目八百余出,唱、做、念、打(舞)的表演艺术丰富,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被誉为“南国牡丹”。“广东汉剧的音乐优美动听,独有的伴奏乐器头弦、大苏锣和号头的音质更是特别,让人沉浸其中。”今年75岁的老戏迷蓝世杰说。

“扑不灭是你燃烧的火种……”剧场内戏韵悠悠,观众们正聚精会神地欣赏新编大型广东汉剧《李坚真》,这是一个发生在客家山村的红色故事。“李坚真是童养媳,她意志坚定、初心不改,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辉煌的革命道路。”该剧的编剧、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编剧徐青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道。近年来,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精心创作、打磨作品,不仅挖掘、记录整理和改编了一批传统剧目,通过复排经典剧目《齐王求将》《闹严府》《秦香莲》、创排《曹操与献帝》《乐羊子》《樊梨花》《风雨铜雀台》等多部精品大戏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还坚持创作反映客家民俗人物、弘扬苏区精神、贴近群众生活的作品,如《黄遵宪》《丘逢甲》《李坚真》《虎口红线》等大型广东汉剧,《山村夜话》《酒乡纪事》《六棵柚子树》《五个铜板》等现代小戏。其中,《李坚真》荣获广东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并作为广东唯一推荐剧目亮相第二届全国地方戏曲南方会演;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客家乡村变化的小戏《山村夜话》在中国·桐乡小戏艺术邀请展上一举拿下5项大奖。近年来,广东汉剧院创作的大批优秀剧目连续13届入选广东省艺术节,并多次入选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节演出,荣获国家级、省级奖及专项奖。

广东汉剧《百里奚认妻》 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供图

“要创作出更多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我们就要与时俱进,弘扬优秀文化,同时要树立‘精品意识’,确保有效创作。”徐青说。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张广武告诉记者:“今年我们还要创排两部大型广东汉剧,与省剧协合作的《章台青柳》(暂用名),还有《梅花渡》(暂用名)。《梅花渡》以梅州侨批为切入点,展现华人华侨诚信勤劳、智慧勇敢、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

除了内容创新,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还在表演形式上积极探索。创排广东汉剧与现代音乐剧相结合的大型汉调音乐剧《梦@时代》,这是梅州首个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文艺节目,新颖的表演形式让更多年轻人认识汉剧、了解汉剧;拍摄广东汉剧数字电影《白门柳》《蝴蝶梦》,填补了广东汉剧电影半个世纪的空白,《白门柳》原著小说作者、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斯奋评价道:“汉剧电影《白门柳》贴近原著精神,表演出色,制作精良,是一部成功的改编作品。”张广武表示:“目前,我们正在创作微电影《七个行当》(暂用名),希望以更时尚的方式让广东汉剧更‘火’。”

名师“育苗”人才辈出 交流学习精益求精

练嗓、台步、水袖功……在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排练室,广东汉剧青年演员管乐莹正在进行基本功练习。“我们戏剧圈有一个说法,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老师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管乐莹说,自己从11岁进入广东汉剧院和梅州市艺术学校合办的第一批幼苗班开始汉剧学习之路,至今已有17年,对广东汉剧的热爱日益深厚:“我有幸遇到了一位对我影响巨大的老师——一代名家梁素珍。师傅表演水平高,对待戏剧的态度更是非常严谨,追求精益求精,这也深深影响了我。”

演员化妆 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供图

从2005年开始,第一批汉剧幼苗班邀请梁素珍、林仕律、吴衍先、谢仁昌、陈小平、黄超伦等老一辈艺术家为学生授艺,手把手传承广东汉剧的“四功五法”。近20年来培养了100多名学生,这些毕业生成为广东汉剧舞台的新生力量,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一对一”“传帮带”等培养方式使广东汉剧人才辈出。其中,管乐莹、邓振鹏、魏志朋等年轻人已成为广东汉剧舞台上的“四梁八柱”。

“剧院邀请老艺术家、全国知名专家教授到梅州讲解理论和指导教学,还把优秀的年轻演员送到全国高等戏曲院校、兄弟院团进行培训进修,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艺术水平。”张广武说。如今,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已形成了“老、中、青”梯次搭配合理的新三代广东汉剧人才队伍,行当齐全,充满活力。

“我们与嘉应学院‘结对子’,在学校开设广东汉剧知识专题讲座,建成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并共同创作了一大批广东汉剧专题研究成果。”徐青说,近年来,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与嘉应学院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并共同开展广东汉剧学术研究。不少论文与著作,如《走进广东汉剧》在业界形成一定影响。

送戏下乡贴近群众 “南国牡丹”海外盛放

“别闲庭、出幽院、人间天上,经回廊、过亭榭、金碧辉煌……”在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牡丹剧场,广东汉剧《王昭君》选段正在舞台上演,台下观众静静欣赏,有些戏迷的手还轻轻跟着打节拍。这是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与观众的约定——“周五有戏”,每周五准时演出广东汉剧选段,让更多人感受汉剧的魅力。“这些唱词很有文学性,带孩子来感受学习。”现场一位带女儿来看汉剧的观众说。

除此之外,近年来,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还开展了“周六艺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东汉剧(汉乐)活动驿站传播汉剧之美,并走进学校、农村、社区、军营、企业,为广大群众送去“文化大餐”。目前,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已有21个活动驿站作为舞台的延伸,定期或不定期与观众面对面学习交流。同时,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组织演员到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东南亚、澳大利亚、欧洲等地演出,让全球各地观众一睹“南国牡丹”之美,进一步扩大广东汉剧的影响力。

2019年,梅州市召开广东汉剧振兴发展大会,发起广东、福建、湖北、湖南、陕西五省汉剧联合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立广东汉剧发展基金会,力促广东汉剧绽放新光华,出台《广东汉剧振兴发展工作实施意见》,提出要以广东汉剧的振兴带动广东汉乐、客家山歌、提线木偶戏、采茶戏等国家级“非遗”的整体性传承与发展,实施有效保护戏剧生态、分类推进活态传承、分级激活工作机制、双效并举振兴发展四个基本原则,实现推出一批优秀剧目、培养一批汉剧名家、开展一批交流活动、创办一批演艺基地、催生一批“汉剧+”文创金融产品的“五个一批”目标。

2022年4月,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与毛里求斯中华文化艺术委员会共同举行“广东汉剧海外(毛里求斯)传承推广中心”战略合作协议线上签约仪式,这标志着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首个海外传承推广中心正式成立。“现在,我们给毛里求斯进行线上教学,不仅华人华侨来听课,很多当地群众也很感兴趣,积极参加。”张广武说。

【文脉故事】

汉剧老戏迷蓝世杰:我骨子里都是汉剧细胞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丘锐妮

高昂音尖的头弦、萧瑟缠绵的二胡、温雅淳厚的大苏锣……上午9时,位于梅州市梅江区西郊的康乐园广东汉曲汉乐娱乐中心准时响起了悠扬动听的汉剧汉乐,今年75岁的蓝世杰唱腔浑厚、中气十足。

“我从8岁开始喜欢汉剧,是受父母熏陶的。以前梅县华侨戏院有做大戏的,我跟着父母去看,一看就爱上了。”蓝世杰说,汉剧的音乐、唱腔非常动人,加上它以中州官话演唱,韵味十足,越听越想听,“只要有戏上演,我每场必到,风雨不改。”

蓝世杰喜欢看传统古装汉剧,如《秦香莲》《闹严府》《柜中缘》等,“里面蕴含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蓝世杰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近年来,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除了传统古装汉剧演得好,紧跟时代脉搏推出的一些新剧目也非常出彩,“《客家之子——田家炳》《李坚真》演得好,主题也非常有意义,这么好的戏要让更多人看到”。

热爱汉剧的蓝世杰不仅会唱小生、也能打板,更通过自己的行动传播汉剧之美。9年前,他与同为汉剧爱好者的朋友共同成立了康乐园广东汉曲汉乐娱乐中心,每周两天坚持排练汉剧汉乐,既陶冶情操,也为一些公益活动做准备。“我们参加一些公益表演,甚至自费去搞一些活动,让更多的人感受汉剧的魅力。”蓝世杰说,很欣喜地发现近年来多了不少年轻面孔观看广东汉剧,也期待更多年轻人通过广东汉剧打开看世界的另一扇窗。眼下,他们正在准备下一场公益演出。“别人说我是老戏迷,我说我应该是‘老戏骨’,因为我骨子里都是汉剧细胞。”蓝世杰笑道。

【文脉链接】

广东汉剧角色行当一览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丘锐妮

广东汉剧现有七个行当,分别是生、旦、丑、公、婆、红净、乌净。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专家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这七大行当特点鲜明,各有所长,共同交织出一幅层次分明、丰富多彩的美丽艺术画卷。

广东汉剧生行,又称小生,在剧中主要扮演青、壮年男子。男声子喉(即假嗓子),清脆明亮、文雅潇洒、奔放飘逸,要求身段稳重大方。生行主要分文小生、武小生、文武生、娃娃生四大类。

广东汉剧旦行,在剧中主要扮演青年、中年女性角色。女声子喉,华丽多姿,以身段和水袖功夫见长。旦行分青衣、正旦、彩旦、花旦、武旦等。

广东汉剧丑行,在剧中主要扮演各种滑稽、诙谐的人物,分为官袍丑、方巾丑(项衫丑)、短衣丑、武丑、童子丑、袈裟丑及女丑等。丑行表演时,动作夸张,多用矮步,出手范围小,常模拟动物形态,根据剧中人物典型性格恰当使用各种艺术手段。其唱腔有特殊格式,唱法句顿变化较多。男声原喉,腔调滑稽诙谐,幽默风趣。

广东汉剧公行,又称老生、须生,在剧中主要扮演各种中老年角色,分为白须老生、乌须老生、黢白须老生和武老生等。表演时,步法以稳重的八字步为基础,仪态庄重大方,有碎步、垫步、跌步、锉步、蹭步、滑雪步和拨袍步等。男声原嗓,儒雅庄重,浑厚苍劲,慷慨激昂。

广东汉剧婆行,又称老旦、多妈,在剧中主要扮演老年妇女角色,主要分为贫婆、贵婆、丑婆等。婆行表演时有“蹭步”“弓腰”“微曲双膝”等。女声原喉,朴实大方,腔直而正。

广东汉剧红净行,又称红面。在剧中多饰演赤胆忠心的忠臣,豪爽侠义的英雄或忠诚刚正、铁面无私的清官。红净唱腔是广东汉剧最具独特风格的唱腔,男声真假嗓结合(以鼻腔共鸣为主,低音稍显原喉、与小生假嗓不同),行腔顺畅,音域宽广,曲调高亢洪亮,刚健豪爽,悠扬典雅,清脆悦耳。

广东汉剧乌净行,又称黑头、乌面、大花脸,在剧中扮演英雄豪杰,也扮演权奸神怪。按脸部的特征大致可分为白脸和黑脸两种。男声咋音,高音出口如雷,粗犷奔放,低音以鼻音、脑后音共鸣为主,吐字低沉,行腔缓慢,具有壮阔雄浑、豪爽粗犷的韵味。

【文脉一周】

日前,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添十家新成员,其中梅州市丰顺县坚真纪念馆入选。这是广东首个入选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场所。

日前,记者从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获悉,基于该馆馆藏文物唐水车窑双系壶、授权广州大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结合NFT概念进行二次创作而形成的数字产物客家双系壶数字藏品在七级宇宙数字艺术平台公开发售,引发16万人在线抢购。发售开始后,每份售价29.9元、限量8000件的数字藏品在数秒内即告售罄。

5月18日,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分馆华侨博物馆在完成升级改造后重新开馆,馆内推出《海丝寻梦》主题陈列和《护行天下——华侨护照》专题展,吸引不少市民前来观展。其中,《海丝寻梦》主题陈列分为出洋篇、创业篇、传承篇、融合篇、故土篇、侨务篇六个部分,展现客属侨胞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和历代侨贤爱国爱乡的贡献史。

今年,一批徒步爱好者在梅州市梅江区西阳镇筀竹村周边首次发现超过200公里的可闭合古驿道资源。记者日前从梅江区获悉,该区以此为契机,计划启动相关配套设施完善工作,将其与既有的南粤古驿道连接,规划打造国际标准徒步路线和户外运动基地,盘活乡村旅游资源,让古驿道徒步活动成为“打卡”梅江的新方式。 (丘锐妮)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光宇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